点一盏心灯,暖一院人生——“电亲戚”与盲人邻居的第61个春节******
新春走基层丨点一盏心灯,暖一院人生——“电亲戚”与盲人邻居的第61个春节
新华社沈阳1月11日电题:点一盏心灯,暖一院人生——“电亲戚”与盲人邻居的第61个春节
新华社记者王炳坤、于也童、武江民
小年快到了,33岁的杨迪身穿工装、腰挎电工包,拎着米、面、油等年货,穿行在沈阳市铁西区“盲人大院”的几栋居民楼之间。
刚爬上7楼,还没等他腾出手敲门,屋里就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小杨迪吧。”因为来的次数多,76岁的盲人阿姨邱淑华光凭脚步声就能“认出”他,“这几天我正念叨你呢,你就来了!”
1月5日,杨迪为邱淑华送去节日慰问品。(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摄)
“盲人大院”是民政福利企业原沈阳市互感器厂盲人职工的宿舍,20世纪60年代曾有70余户盲人住在这里。他们虽然眼睛看不见,可日子总是光亮的。杨迪是国网沈阳供电公司郭家供电营业所第14任所长,61年来,郭家供电营业所一直守护着这里,“电亲戚”们定期上门维护线路、维修电器、打扫卫生,为盲人们点亮了一盏盏“心灯”。
走进邱淑华家,杨迪一放下年货,就开启了“电工模式”。他顺着墙上的线路,从电箱、电线到各类电器,不放过一个细节地检查。“刮风下雨必到、下雪必到、逢年过节必到,这是老所长定下的规矩。”杨迪说,“这个习惯保持了60余年,我们要把它延续下去。”
1月9日, 郭家供电营业所员工在“盲人大院”为一户盲人居民完成线路检查后,准备前往下一户继续进行检查。(新华社记者潘昱龙 摄)
“盲人大院”和郭家供电营业所的故事开始于1962年。那时,“盲人大院”还是平房,盲人们共用一块电表,算起电费不免发生口角。抄表员刘继增体谅盲人们的难处,他挨家挨户把电费算清楚,“一户不落,一分不差”。
盲人们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实在人,也对他产生了依赖。郭家供电营业所了解情况后,干脆让每一任抄表员担任联络员,成了盲人们的“电亲戚”。
几十年来,“盲人大院”的“电亲戚”越来越多,由一代代抄表员,扩大为郭家所的全体员工。国网沈阳供电公司还专门组建了“郭家爱心团队”,盲人们外出办事他们陪同,盲人们缺啥要啥他们代购,盲人们生病受伤他们照料……从最初的排忧解难到而今的呵护陪伴,82岁的佟德禄说:“远亲不如近邻,供电所离得近,有大事小情我们一个电话,‘电亲戚’们保准就会出现在身边。”
从邱淑华家出来,杨迪和爱心团队成员来到“盲人大院”的盲人活动室。墙壁上写有“2023年新春慰问活动”的红色横幅,让这里“年味儿”十足。一名志愿者掏出剪刀、推子,凭借老手艺为盲人们理发。几名盲人坐在长长的条凳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他们与“电亲戚”的往事,怎么也唠不完。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三伏天,有一家下水道堵了,咱所的许刚一只手拿铁钩,另一只手戴上手套伸到便池里面,硬生生给‘掏’通了。”73岁的矫淑芬说。
“每年冬天一下大雪,我们还在睡梦中,一听到外面哗啦啦的铁锹声,就知道是‘电亲戚’们扫雪来了。”75岁的盲人大爷肖德仁说,不管雪下多厚,从单元门出来肯定会有一条道;顺着这条道往外走,指定就能到达小区门口……
61年间,“盲人大院”从平房变成楼房,盲人住户从70余户减少至30余户,从年轻力壮变成垂垂老者。“电亲戚”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每一批都随叫随到,默默守护在盲人邻居身边。
1月9日, 郭家供电营业所一位员工正在查看盲人居民用电情况。(新华社记者潘昱龙 摄)
下午4点左右,活动室的“2023年新春慰问活动”临近尾声。杨迪像往常一样,紧紧牵着邱淑华的手送她回家。独居的邱淑华说,她现在生活有保障,“有了你们这些亲戚来走动走动,就能过个好年,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
他是中国现代桥梁之父,造桥炸桥皆因爱国!****** 2023年1月9日 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茅以升 127周年诞辰 他主持建造了第一座 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近代化公路两用桥 他是共和国的脊梁,最美奋斗者!
他,是学院的优等生
茅以升189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 小时候的他家境贫寒 总是被同辈讥讽 但他并不在乎他人的看法 自立自强! 1912年初 茅以升进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预科 成绩名列前茅 1916年,他远赴大洋彼岸求学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 用一年时间便取得了硕士学位 之后 他又赴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攻读博士 毕业时 他的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 被认为达到了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 他的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他,是战时的科学家
外国桥梁专家曾说 “中国人无法在钱塘江上建桥” 茅以升听到此话时,愤慨不已 发誓一定要打破这种谬论! 1934年至1937年 时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的茅以升 在条件非常复杂的钱塘江上 主持设计并修建了全长1453米的 公路两用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于1937年9月26日通车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建造的 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 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大桥宏伟,无奈战争无情 1937年11月 为不使大桥为敌所用 军事当局要求爆破大桥 12月23日傍晚,钱塘江大桥被迫炸毁! 茅以升含泪发誓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为阻止日军修复大桥以为之所用 茅以升亲自带走建桥的14箱资料 随后多年,他万里逃难 只为不让资料落入日军手中 终于1953年5月 钱塘江大桥铁路、公路重建并恢复通车 正是茅以升不懈的努力 捍卫了共和国的基业!
他,是最美的奋斗者
新中国成立后 1955年至1957年 茅以升受命主持修建了 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 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 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等书 为我国桥梁工程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晚年,茅以升说: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 我已走过十之七八 回首前尘,历历在目 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 幸赖桥梁以渡 桥何名欤?曰奋斗!” 2019年9月25日 茅以升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一生奉献,不负其名! 整理:焦子原 综合:人民日报、九三学社微信公众号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